至今仍清晰记得,去年最后一次去()办理完手续,我的顾问微笑着对我挥手道别。之后我便离开生活了八年多的长沙一路南下,经广州到新加坡转机,怀揣着一切刚出国门应有的好奇、期待和紧张到达花园之都墨尔本,开始了人生中崭新的篇章。一年匆匆逝去,回首出国后的经历才发现不知不觉中自己已成长了许多。这座美丽的南半球都市,已经刻下了我许多的记忆,如今将之一一翻起,以纪念自己的留学生活,也希望能给更多人即将起航的留学生活带来些许启发。
学习:严谨而不失活泼,紧张中伴随竞争
澳洲高校的本科教育享誉世界,而墨尔本大学的声誉更是众所皆知。在我看来,墨大一流的教学与荣誉源于其严谨的学术、活泼的学风、紧张的节奏和极具竞争力的学生。
严谨的学术是高水准的保障
出国之前就听闻墨尔本大学治学严谨,与国内不同。在平常的个人论文、小组论文还有其他作业中,每次交作业,学生都必须签署诚信协议,保证没有剽窃和作弊。学校有一套强大的软件系统会自动识别每份作业的区分度,大一的一次会计作业,我们班就有4个人因为互相抄袭而被记了0分。而除了惨淡的分数,作弊的学生还会被学校在个人的学习记录里记上一笔。其次,为了保证学术的原创性,论文的写作非常强调规范引用。一旦引用现有的理论和其他研究成果,必须按照规范标注出处,学校还有专门的部门指导学生如何规范引用从而避免抄袭之嫌。最后,期末考试当然是最严格的,要是想临时抱佛脚和作弊,那就趁早打消来墨大求学的念头吧!
活泼的学风给让思想更自由
教授在大讲堂里上的大课,一般情况下由于时间限制,不会过多展开与学生的互动。但是教授都非常喜欢并鼓励学生提问,甚至辩论。微观经济学入门的Jeff教授就经常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互动或者游戏,有时课堂太安静,他甚至忽然停下来呼吁我们多发表意见。这位在剑桥耶鲁都有过留学教学经验的教授尤其注重让学生开口动脑,对回答问题的学生都会抛糖果奖励,无论答对与否。营销学原理的教授Simon,不喜欢学生上课时手机响起铃声,而他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法则在堂课上就交代清楚——他会代接电话。有一次一位女生的男朋友打电话过来,他抢过电话,假装是女生的朋友,幽默地对着手机调侃了很久,弄得大家哭笑不得。工程学的一位教授最后一堂课给学生表演吉他和街舞,结果自己的鞋子却被踢飞了。商法原理的教授Michael,在分析案件的时候,喜欢让同学与他一起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对话。有一次分析一个离婚案例甚至出现了夫妻对骂的片段。不过Michael和其他教授一样,为了保障教学效果,对课堂杂音的容忍度为零,曾经在两次警告后当场将一位不停说话的男生赶出教室。除了这些大课,小课里会有更多的学生自主向老师发问,与同学讨论。
紧张的学习节奏让学生主动学习
澳洲的大学一学期通常是四门课,比起国内大学动辄十几门课一学期来说,课程数量少了一大半,然而负担可重了不少。每门学科分为教授在大讲堂里上的大课,还有导师给固定小组上的小课辅导或者是实验课。一学期只有12个教学周,平时成绩占比例又很高,所以学生的主要生活就真的是学习,大家都不敢怠慢。因为内容充实,难度不小,学校的生活节奏非常之快。一次在音乐学院旁听钢琴系的课时就听教授说道;“墨尔本大学的时间过得是如此之快,以至于你还以为才开学其实已经快考试了。”为了帮助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学校也有各种帮扶的部门和措施。例如有专门修改论文语法和结构的部门,有专门为英语非母语的学生提供的语言讲座,有专门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引用论文系统规范的部门,有24小时内回复的网上导师系统,每门课也有固定的教授和辅导老师答问时间,有些课程也有专门的辅助课。当然如果有问题,学生随时都可以直接通过电子邮件联系教授或者相应的辅导老师,他们对学生都非常和蔼。
毕业学生都极具竞争力
墨大本科生生源主要有三种。种是直接通过澳洲高考进入的学生,这些学生都非常有竞争力,因为墨大招生的标准很高。如果参加百分制的VCE考试(维多利亚教育证书考试,是维多利亚州大多数高中生参加的高考),最高要求的学系甚至规定学生达到99分的成绩。如果参加IB(国际学位证书)考试和其他州的考试,入学门槛也同样很高。
第二种途径是通过一年预科学习,成功毕业后才能申请入学。高考在澳洲也并非一考定终身,只要达到成绩要求,就可以申请转学。我有一个大二的同学就成功地从蒙纳士大学转到了我们学校。如果已经在中国读大学,则需要用语言成绩和大一的成绩来进行申请。除了对生源的卡关,学校也有一系列措施监督学生认真完成学业。如果一学期有两门以上不及格,学校将会有专门的委员会对学生从选课到学习进行指导,确保不再有挂科的现象。有人说进墨大容易,出墨大难。其实如果你持续挂科,学校是会主动将你踢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