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NBA,乔丹和芝加哥公牛队这两个名词相信会一直存在于大部分70、80后的青春记忆里,而对于90后甚至00后来说,当他们来到芝加哥,篮球之神的故事已逐渐成为一个遥远的传说,芝加哥公牛队也早已不再联盟争霸的队伍里。
但“武”不行,还有“文”
芝加哥,这座被誉为“摩天大楼的故乡”的城市,有着享誉世界的芝加哥学派,包括芝加哥经济学派、芝加哥社会学派、芝加哥建筑学派、芝加哥传播学派、芝加哥数学分析学派、芝加哥气象学派等等。
其中最鼎鼎大名的当属芝加哥经济学派,而使其兴盛和不衰的便是来自芝加哥大学的一群学者。
芝大的诞生与1位石油大亨和1位年轻人有关
芝加哥大学最初的创始人是石油大亨约翰·洛克菲勒。随着工业的发展,美国中部地区也急需一所高校来培养未来人才。拥有远见卓识而乐善好施的洛克菲勒憧憬着这座城市会诞生一个能与地处发达东海岸的哈佛、耶鲁相媲美的大学,于是在1890年,他找来了年仅35岁的著名教育家威廉·哈珀一起,在原先倒闭的教会学校基础上筹办芝加哥大学(简称芝大,前身是由美国浸信会建立的一所教会学校,该校与芝加哥大学同名,但在1886年由于财政问题而倒闭)。
年轻的哈珀同样因为芝加哥大学的诞生而热情高涨,他意识到“必须把所有的热情投入到无情的引进有才能的教师、学生和管理者中去”。于是他不遗余力地游说各类人才,竟然说服了8位在任的大学校长和近20名系主任辞职前来任教,可以堪称是教育史上空前的“挖墙脚”。
在芝加哥大学任校长的14年间,哈珀被称为“芝加哥的匆忙的年轻人”,除了行政事务,他也是一名全职的任课老师,敬业精神令人叹服,被称为“教师们的教师”。
图片来源:
芝加哥大学Instagram账号
芝大走出了97位诺贝尔奖得主
芝大走出了97位诺贝尔奖得主,其中有世界超过35%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是世界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最重要的研究教学中心之一。
而从曼哈顿计划(1942年6月开始实施的利用核裂变反应来研制原子弹的计划)开始,芝大集中了以“原子能之父”费米为首的大批优秀科学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台核反应堆(“芝加哥一号堆”)、成功开启人类原子能时代 ,芝大在自然科学界的地位也由此稳固。
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李政道、崔琦均在芝加哥大学取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华裔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李远哲曾在芝大担任化学教授。
美国前任总统奥巴马也曾长期(1992-2004)执教于芝加哥大学法学院。
图片来源:
芝加哥大学Instagram账号
芝大的通识教育影响了一批美国大学
“芝加哥计划”是芝大第五任校长罗伯特·梅纳德·哈钦斯(1929-1945年任校长;1945-1953年任名誉校长)提出的旨在防止学术课程和职业课程过分专门化的一项改革,这对其他美国大学的本科通识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哈钦斯采取了核心基础与专业课程分离的政策。对于刚进入大学的新生(freshman),在大一大二时必须修完校方所指定的所有核心课程学分。大三大四时可以依自己的兴趣与期望,专攻某一专业领域。
芝大院系设置
芝大以开放的精神,形成了独特而卓越的组织、研究和教学理念,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美国乃至世界一流大学。在教学中,芝大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和批判性思维,鼓励挑战权威,鼓励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观点,这种教学思维也让芝大成为培养各行各业人才的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