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分享一下在申请季斩获3枚TOP10录取的启德SO学子L同学分享的精华经验。
关于主申专业和选校计划
我的主申专业叫做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翻译过来就是电子与计算机工程,我们也常缩写成ECE,美国的很多院校开设ECE专业,比起EE即电子工程专业,能有机会接触到更多计算机类的课程;而国内很多大学,拿我的母校电子科技大学来说,将ECE细分为了很多专业,如电子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工程等,
大家都知道,CS即Computer Science计算机科学一直是美国研究生中的热门专业,CS专业毕业生想要在美国找实习找工作也相对容易,ECE专业的申请热度仅次于CS,可以把ECE当成半个CS项目去读,如果选修的课程偏CS,可以为今后找工作提供课程上的支持。
接下来我来讲讲选校,在经历了完整的申请季之后,我认为选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而其中最关键的是要先给自己精准的定位。我身边有些朋友倾向于毕业后直接工作,有些同学想继续研究通信工程领域的一些前沿科技,往科研的方向走,有些同学想转学CS。只有对自己有了精准定位,才能进行到下一步:了解学校并有自己的申请规划。每个学校项目因为侧重点不同,资源和特点不同,对你的需求和满足感来说也是有所不同的。
了解学校的渠道有很多种,最直接的就是查看学校的官网,包括课程设置、实验室、师资资源等,另外给大家推荐一个“一亩三分地”这个网站,可以在上面找到学长学姐的一些就读体验,这也是你了解学校的一个非常有利的渠道,当然你的顾问老师也会给你很多有用的信息。
当你的标准化考试已经出分,申请背景基本定型了之后,便要开始匹配学校了,根据自己的三围背景,往年的录取情况列出自己的冲刺、主申以及保底校。这里提醒大家一点,就是选校优先级,在匹配学校的时候列出自己心仪学校的优先顺序,确保自己接到offer之后,不会纠结太长的时间。
关于申请规划和背景提升
1. 申请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保持绩点,是你今后不管申请任何项目的敲门砖,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再进行背景的提升。除此之外,转码找工的同学需要提前学习一些计算机科学专业要求的课程。
2. 语言考试也同样重要而且要早做准备,为自己在后期的文书修改留取足够多的时间。大致的时间规划是在自己的申请季的十月之前完成所有语言考试最佳。
3. 本科阶段的科研比赛经历能够更加明确自己的定位,丰富背景的同时更加了解自己适合做什么。对于想要本科直接申请博士的同学也很有帮助。在大一学年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之后,可以着手找导师做科研,进校队训练准备参加竞赛,我个人选择了数学建模竞赛,在我看来数学建模就像是一个小型的科研。在大三学年的暑假做暑研也是一个选择。
4. 实习经历是锦上添花项,对于将来想要在读完硕士之后就在国外找工的同学来说非常重要。美国的一些企业需要在面试之前过简历关,因此你的简历上如果有丰富的外企实习经历,以及做过相关的项目会十分吸引眼球。大一大二大三的暑期都可以作为实习的时间选择。我个人参加了启德【善·任】职业背景提升项目,拥有了一段微软的职场体验。
关于语言考试和备考建议
GRE
1. 一定要精准地记忆单词。我刚开始准备的时候也有些轻敌,但后来觉得真的不能小看了它。建议大家GRE3000词最少过五遍,并且收藏自己不熟悉的单词,重点记忆。当然大家的记忆力记忆方法不同,可能不需要五遍,但单词一定是需要花时间花精力的。
2. 文章阅读要理清脉络。通篇阅读文章,理清文章的结构,判断这篇文章的类型,做好宏观题。
3. 写作方面要多读多写。平时需要多积累素材,名人事迹,也要训练打字速度,在保证逻辑的情况下字数越多越好。
4. 数学部分不能轻视。虽然对于中国考生,这部分不算难,但也要关注数学名词,多留心题目陷阱。
IELTS
总的来说,平时多用英语,IETLS的水平提高起来还是很快的。
1. 听力方面多精听。精听是提高听力成绩的有效方式,建议大家一句一句地听,并进行默写。
2. 阅读方面要掌握做题方法。IELTS的阅读文章要长很多,阅读速度不够快的情况下掌握做题方法,迅速定位题目所对应的文章内容。
3. 熟悉写作的各类题型。包括小作文的地图、流程图、动态静态图;大作文的双边讨论、论述自己的观点等。
4. 口语重在平时积累。平时能够说英语的机会要把握住,这样一来part1一定没有问题,考试之前把当季度的part2的题型都过一遍。
关于文书及其注意事项
首先,需要充分了解学校的文书要求。比如我这次申请的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对于文书就有很细致的要求。在按照学校规定的字数限制的情况下充分展现自己,为何选择这个学校,学校的项目怎么适合你,你具备哪些能力。
其次,最了解你的人一定是你自己,所以一定要与文书老师多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达成共识。在反馈给文书老师素材时要尽量详细,让老师真正的了解你,才可以创造出质量很高的文书。
最后,如果是DIY的同学,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网上途径以及校内资源去修改自己的文书,包括学校的一些免费修改文书的活动,各类网站上的修改,其他人能够从不同的方面提供他们的看法与意见。
关于推荐人和推荐信
很多同学抱着“推荐信有就可以了”的心态面对申请,但据我观察,其实推荐人和推荐信这部分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思考。
1. 早着手。找老师要推荐信要越早越好,可以选择从担任过自己课程的老师入手,也可以选择自己在做科研竞赛过程中的指导老师入手。
2. 多了解。确定了找哪位老师之后要多与老师进行交流,让他能够更了解你,提升好感度,愿意为你之后的提交推荐信等繁琐操作花费心思与精力。
3. 多准备。在申请季的时候一个老师可能需要为五个或者更多的同学提供超过十所学校的推荐信申请, 不排除有些导师会在中途放鸽子,因此要尽量多找几个老师作为自己的备选。
4. 多匹配。确定了自己的申请学校之后也可以看看学校里是否有老师曾经在这个学校任职,这种针对性的提供推荐信可能会有惊喜。
*以上内容根据3月18日启德·美研观察线上讲座内容整理,更多内容请联系启德顾问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