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学

少年抑郁症丨敲不开门的父母。

留师傅 留师傅 发表于2024-04-24 05:31:57 浏览5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2020年9月,一条讨论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微博获得了超过一百五十万的点赞。这条微博里提到一个真实发生的场景,医生正在鼓励患病的孩子“用功,但在一旁,孩子的妈妈补充了一句,“用功?假用功”。冷嘲热讽的语气让医生立刻急得跳脚。



这位博主接着写道,在未成年人抑郁症的病因里,永远有中式家长不可撼动的位置,所有人都知道,只有他们本人不知道」。


在我国,未成年人抑郁症的相关统计数据目前并不完整——《2019中国抑郁症领域白皮书》中,唯独没有将18岁以下群体纳入其中,而事实却是,抑郁症的发病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婴幼儿时期。



而在临床,患者越来越多,号越来越难挂。2018年,北医儿童发展中心曾发过一篇中国儿童自杀报告——《你知道中国是儿童自杀第一大国吗》。报告中提到一则数据,在中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每分钟就有2个人死于自杀,还有8个自杀未遂。


医学界尚不能给出青少年抑郁症的明确诱因。抑郁症的诊断没有生物学指标,心理测评量表的结果作为参考,医生的“听诊器”是眼睛、耳朵和嘴——依靠经验观察、倾听和交流。


抑郁症检出只是第一步,药物的副作用、可能反复的病情、疾病污名化带来的影响和社会功能恢复的困难,是大部分孩子和家庭要面对的一道道关卡。



“医生,她就是懒,意志力薄弱,不愿意学习。你怎么说她是抑郁症,这下她更有理由了,更不愿意学习了!”


以上这种情况在青少年患者中很常见,父母亲通常都不能接受医生给出的抑郁症的诊断,有的父母百般阻挠孩子前来求医,有的父母最多只允许孩子做心理咨询,有的父母甚至回家后把医生开的药丢掉或藏起来,不准孩子吃药。


在中国,很多家长主要关注成绩,不太关注孩子的情绪,还有孩子的人际关系,很多时候,孩子说“我心情不好”,家长就说“小孩有什么心情”。往往等家长真的发现问题时,孩子的症状也会更重一些。



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症状和成年抑郁症也很不一样。很多孩子的心理问题,会表现为躯体的症状,比如头疼、牙疼、脚后跟疼等各种疼痛,还有的眼睛疼,发烧。家长一般都会带他们在各大医院检查,花好多钱,拖了很长时间也不好,很久之后才意识到,这是心理或精神的问题。


但从神经的可塑性上来说,成人抑郁症的治疗会更慢,年龄越大,改变的可能就越小,而孩子的症状调整起来可能会很快,越小的孩子,他们的症状受环境的影响越大,你给他一点点理解和支持,他就好得特别快。



家长应该将目光多放在自己身上一些,活好自己。然后去关系孩子有没有什么困难,再同他一起面对困难。多一点理解少一些焦虑。


抑郁情绪是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经历的,学会应对抑郁状态、甚至是与抑郁好好相处,是现代人的必修功课。


在这个真实的世界里,让我们去聆听更多的声音和角落里的悲伤。抑郁症的大门,需要我们一起去推开。


“他们是生了讨厌自己的病,但他们不会伤害别人。”


我们存在的意义就是要将那些想放弃生命的孩子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告诉他们你不是一个人,你不要害怕,世界多美好,你也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