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学生觉得在美国PhD的申请中,“套磁”是比较玄妙的部分,因为总有点无从下手。应该“套”谁?怎么知道他/她就是适合我的?怎么发邮件?……。我们现在就来聊聊“套磁”的那些事儿。
套不套呢?
套磁实际上是一个工作量非常大非常耗时的工作。很多美国大学现在已经接受没有导师sponsor的学生录取,所以如果你的PhD申请规划比较晚没有时间精力提前去做,完全可以在直接提交online application的同时进行这项工作。
当然,如果学校官网建议你“contacting a supervisor”或“finding a supervisor”,甚至在application中明确说明需要有“supervisor sponsor letter”就是明确你需要套磁了。
其实套磁本身也是一个明晰自己未来专业方向和学校选择的过程,通过对导师的论文阅读和学习也可以开拓自己的眼界。所以在时间精力允许的情况下还是建议大家去套一下的。毕竟有导师的话,在申请funding的时候你就不是自己一个人在战斗啦!
什么时候套呢?
越早越好!
虽然美国高校众多,但其实学术圈并不大。所以建议在初期套磁的时候筛选出自己最中意的导师人选,一次一个学校院系只发一个人。如果一个学校的所有老师都被你一次性群发了套磁信,被教授们知道你是这样“海选”“盲选”的话,你找到导师的成功率就会低很多了。
美国多数PhD的申请都是在12月就截止。如果可以,最好从2月开始就开始套磁。这样给自己留下充足的时间,进行规划。如果有感兴趣的导师刚好回复了你,你可以借机问一下是否有合适的暑研的机会。如果有机会去参加了导师的科研项目给导师留下了很好印象的话,这个导师就十拿九稳了。如果没有暑研的想法,也要从6、7月就开始套磁了。
怎么套呢?
简洁有力!
因为那些手里有大把项目和资源的教授们每年会收到几千封套磁信,完全没有时间去读你的长篇大论和言外之意。所以你要做的是简短的介绍一下自己,突出自己对这个导师研究领域的兴趣,直接提出自己希望可以参与他/她的项目做助研的想法,有针对性的告诉导师你可以做些什么。
具体的内容我们会在下一次的文章中详细讲解,包括如何找导师,如何组织内容,如何让自己的套磁信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