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国际学校 留学申请

Vicky老师专访 | 专注低龄规划,是阅历不断增长后的选择

留师傅 留师傅 发表于2024-07-15 12:33:08 浏览4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Vicky 高超

启德留学上海分公司规划中心经理

● 启德P5级国际教育规划师,8年留学行业经验,5年海外学习工作经验,获得英国国际关系硕士学位

● 擅长低龄规划及国际人才能力分析,凭借海外多年学习工作经验和留学行业经验,对北美以及英联邦国家教育体系差别,升学,移民,就业等各项政策的深入了解,帮助学子从性格,职业倾向到国际人才标准下的能力模块进行深层次剖析,为学子们量身定制升学以及职业规划

● 已帮助超千名学子,规划录取院校包含:美国TOP30名校,英国G5,加拿大医博类院校,澳洲八大等世界顶尖名校。申请的专业囊括:商科,工程,理科,文科,教育,健康营养,计算机,法律,兽医等各领域

设计人生  为什么选择从“低龄规划”

专注低龄规划,是阅历不断增长后的选择。

采访中,Vicky老师给我勾勒了她的人生轨迹:在体制内一路读到大学,去英国读研……她的前半段人生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按部就班。转折发生在研究生毕业时。Vicky老师选择了先在英国就业,机缘巧合之下接触到了职业规划的专业知识。在日常工作中,她逐渐发现,其实职业规划和前期的教育规划特别相关,并且了解的越多,她越是感觉到教育规划的重要性:

“在我自己的经历中,规划这个词是很少出现的。我和身边的大多数人一样,从幼儿园到初中到高中,都是按照成绩,能进哪所学校、就去哪所,一切指向高考。高考结束之后,选择大学,我们也是看成绩,能去哪里就去哪里,至于选择什么专业,要么看哪个专业热门、要么看家里有人从事哪个职业、甚至有人就挑专业分高的选,对于自己为什么要选这个专业、这个专业学什么、未来自己想要干什么,其实都是迷茫的,甚至没有想过。”

这个问题到了大学毕业也仍然存在,极少数幸运的人在大学四年中找到了自己未来的方向,更多的人浑浑噩噩过了四年,毕业时仍然迷茫,于是毫无准备、被赶鸭子上架一样地去找工作、考研、保研或者申请海外读研。读研的人里面,一小部分想走学术道路,更多的,只是延后就业的压力、或者刷新自己的学历,最终还是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

没有规划过的教育经历带来的是选择上的局限。因为前期基础条件(学业、专业方向)和时间限制(意识到受限时,没有“后悔药”回到过去),大多数人只能在有限的选项中选择自己的未来走向,或者多走不少弯路找到自己想要的方向。

“但这些其实可以避免。”在Vicky老师在海外工作的过程中,她才发现在海外高中,教育规划、职业规划的指导已经相当普遍。“在国内,很多家长并不了解教育规划的概念,也无法引导孩子探索自己的道路,孩子们往往错过不少机会。我曾经迷茫过,工作之后才渐渐了解这些,所以希望能提早告诉我的学生。”

从职业规划接触起,Vicky老师渐渐转向针对大学生的研究生升学规划,在这一过程中,她越来越感到从大学开始规划仍然太局限,从而慢慢意识到:初、高中阶段才是真正的职业规划起点(或者可以称作教育规划,因为这一阶段,我们仍然以教育为重点)。

指路未来 “合适”很重要、‘沟通’有力量

理清思路之后,Vicky老师开始专注于低龄规划的工作,为孩子和家长们带来帮助。在她主导完成的升学案例里,有一些给她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C同学在上海体制内“四校”就读,成绩优异,本可以保送985大学,C妈妈却想劝说孩子放弃高考,去海外读本科预科。这引起了全家的反对情绪,除了C同学自己——他对妈妈的话不能完全理解,但也并不完全排斥妈妈的想法。在这样的情况下,C的妈妈找到了启德,希望Vicky老师和团队一起帮孩子规划海外本科的申请。

出于慎重的态度,Vicky老师和C同学及家人都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也逐渐了解了C妈妈的想法——C妈妈本身就是资深的教育从业者,对于教育有着自己的理解,在她看来,C同学虽然有着不错的成绩,但继续在体制内按部就班的读书,“未来一眼可见”。她能看到儿子身上目前的缺陷:在情商上缺乏锻炼,与人沟通存在短板,自身独立性也不够,而海外不同的教育体系或许是个让C同学走出舒适区、改变自己的契机。对于C妈妈来说,成绩好、上名校并不是她对C同学的最终期待,她更希望儿子能够成为一个开心的人,找到喜欢的工作,能够与他人融入,过好的生活。

在充分了解C同学及家人想法之后,Vicky老师作为孩子和家长、家长及家长之间的桥梁和缓冲,做了大量的沟通工作;同时,她为C同学量身定制了适合的学习及提升方案,一方面帮助C同学争取好的学校,另一方面也是很重要的一点,为C同学未来顺利适应海外生活提前铺垫。大量的准备工作没有白费,C同学顺利申请到了理想的学校,并且很快适应了海外的学习生活。

在留学的第二年,C同学的性格已经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从初见时的木讷到阳光开朗、善于表达,逐步向着可喜的方向发展,孩子爸爸也慢慢认可了妈妈坚持送C去海外念书的想法。C同学也一直和Vicky老师保持交流,经常会说一些自己的想法、或者寻求一些建议。他最初想要学习的是数学方向,但在海外的学习中,他从与他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找到了自信与乐趣,也逐渐爱上在团队中承担领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慢慢发现了商科的魅力。

C同学的变化也侧面证明了父母如果有“对不同的孩子规划不同的方向、引导挖掘孩子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的意识,确实会对孩子影响深远。当时像C妈妈这样有清晰教育规划意识的家长还不是很多,这个案例也让Vicky老师感触不少。

近些年来,情况开始变得不同。随着大家对教育的观念从应试到能力培养逐步转变,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规划的作用。但有时候,家长知道要提前准备规划,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去年底拿到光华剑桥春季班offer的S同学,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规划就非常早,自身不是教育从业者,他们的选择是寻找专业的团队支持辅助。S同学在体制内读初三,因为姐姐在启德专业规划团队的支持下准备本科申请,S同学的父母对于启德老师们提前规划的理念非常认可,找到了专攻低龄规划的Vicky老师帮助S同学进行国际高中的申请准备。

S同学在学校的成绩非常优秀,差不多是全校前五的水平,在运动及书法方面也有着亮眼的表现,比较明显的短板在于英文不是特别好。她本身乐于与人交流,未来升学目的地明确(英国),确认课程体系(A-Level)和申请学校(光华剑桥)的过程非常高效顺利,升学准备的重点就放在了英语的针对性补习、以及学校测试科目的辅导上。

在顺利拿到光剑offer之后,S的父母决定让Vicky老师继续负责孩子在高中期间的学习规划以及本科申请适应准备。因为S同学年龄比较小,对未来具体的发展方向还没有什么明确的想法,Vicky老师让S同学免费做了启德国际人才能力测评,在测评报告出来后,和S同学及父母一起详细解读了他的个人性格、爱好上的偏向,以及能力上的长短板,为他科学匹配了合适的课程范围,为他未来几年学习选课提供参考。

“在选择走国际升学或者体制内升学的问题上,很多家庭会在没考虑好、没准备好的情况下草率行动,比如我经常接到一些帮助孩子转学、重读的需求,虽然说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但如果早一点、更充分一点的准备和规划、必要时寻求专业的规划老师帮助,很多时候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和弯路。我非常建议还在纠结孩子未来升学方向、或者选校问题的家长们,先对孩子自身的情况做一个详细的测评,在充分考虑到孩子自身个性及能力长短板之后,尊重孩子的意见引导决定。”

     

责任在心  学生长远受益是归宿与初心

在采访中,Vicky老师不止一次提到了“团队”这个词。在她看来,启德上海的低龄服务团队是她坚实的后盾,为她提供了很多支持。

“这和启德的企业文化有关,就我在职的感受来看,我们的团队是有责任心、有教育情怀的,区别于大量销售导向型的机构,我们在为学生提供申请规划服务的时候,更注重充分沟通、为学生安排适合自身的规划方案,在服务中更在乎是否真的让学生有所收益,而不是一味满足学生或家长的要求。这样的理念和我个人对教育规划的理念是契合的。”

在工作之外,Vicky老师也会读大量的书,这是她探索世界的另一种方式,也是她不断积累自我的过程。提到对孩子们的建议,Vicky老师只说了一句话:“读书的苦肯定是要吃的,早点规划,一点点消化,比未来吃生活的苦容易的多。”

关于vicky老师的分享到这里啦~更多留学相关信息,可以填写表单进行咨询~我们将尽快安排专业的顾问老师为您进行1v1咨询!


少长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