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留学生

战“疫”下的留学生们

留师傅 留师傅 发表于2024-06-23 08:23:04 浏览5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距离2020年开始已经过去了两个月,因为新冠疫情的原因,有的人过上了减速的人生,而与此同时,有的人却过上了加速的人生。

虽然这次新冠疫情仍在蔓延,一些国家的确诊数字也多了起来,虽然启德海星汇的学长学姐们身处世界不同的角落,但是他们仍希望用自己的方式驰援武汉,加油中国!

海星汇-加拿大麦吉尔大学

大冰

——————

“背井离乡加拿大留学第1年,祖国便爆发疫情,而且爆发地在武汉——这个我生活了15年,遍布亲朋好友的城市。我焦心,忧虑,但也感动于留学圈快速暖心的驰援行动——仅以我所在的麦吉尔大学为例,中国学联自发募集前线急需医疗用品,通过全体同学的努力,几批医疗用品已送达多个指定医院并投入使用。

作为半个武汉人,我也想发出我的声音,为隔离在家的好朋友,为坚守岗位的基层人员,为病毒肆虐的武汉。我想说:你们的每一份坚持和努力,都在让这个春天离我们更近一点。武汉,加油!”

海星汇-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

王敬涵

——————

“这个2020年的伊始,你我大家都不平凡,每个人都在做着能力所及的‘大事’。

我说,爱一直陪伴。虽然人在异乡,但牵挂从未减少。国内每一天的新闻,每一次的感人故事真的让我明白太多大爱无疆。

我说,国好我们才好,和身边同学积极寻找口罩等其他可以采购的医疗物资,并且定点运输回国之后,我都会为此深深感动,只因寄件人的姓名是,中华儿女。

我说,天耀中华。当我乘坐飞机驶离家乡上空的那一刻,望着万家灯明,真的祝福我们都健康平安。

都会好的!我们一起期待,一个属于每个中国人的春暖,花开……”

海星汇-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分校

张恒川

——————

“我在圣地亚哥上学,希望祖国一切都好。

从疫情开始身边的朋友们,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很关注这件事。我十分理解大家的心情。

我们中华民族战胜了多少困难,现在只是轮到我们这一代人了。我们要做的就是做好我们自己。

我就读的大学已经多次为中国发声,并且组织了研讨会为同学们普及知识。

相信不远的将来,我们一定能战胜病毒。春天来了,安宁还会远吗?”

海星汇-澳洲悉尼西南威尔士大学

杨柳

——————

“2020年1月19日,新冠疫情刚在微博有了热度,被众人知晓。而随后的每一天,‘新冠病毒’和‘确诊病例’犹如两个钩针在打毛衣,将焦虑和痛心紧紧的交织后箍在头颅上。

作为留学生,疫情影响最大的就是多国断航禁止入其境内。但是我也看到朋友圈里的启德老师们立刻组织了数百名仍在国内的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并积极和校方交涉,希望最大程度保证学生们的利益。

希望屠龙少年不变恶龙,我们年轻人成为社会栋梁时,扛起责任和良心。战胜疫情的那天,指日可待!”

海星汇-英国诺丁汉大学

王涵

——————

小编备注:王涵学姐更是在之前希望透过我们,用手写的方式来为所有医护人员,所有一线工作者,所有身在战“疫”下的我们加油打气!

不仅如此,小编还得知有更多启德学子在行动!心系家乡,热血防疫!

在今年的2月4日,朋友圈里的一则视频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视频里有一群海外留学生,他们身处不同的场景,但各个都戴着口罩、比着鼓励的手势、说着“武汉加油!”。

这其中不乏有我们熟悉的身影:曾经稚嫩、青涩的面孔,担忧着推荐信、Offer录取;而今已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青年,在国家、故乡有难时,自己召集了志愿团队,贡献着属于自己的、代表所有海外学子的那一份力。然而当我们想转载视频,把这份力让更多人看见时,他们却一致谢绝了,他们说:“这没什么,我们也并不希望因此获得关注,我们能力有限,但我们都觉得应该做点什么,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希望大家更多的关注到一线的医疗人员。”

经过多方考量,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这场波及全国,波及全世界的疫情对海外学子的影响,我们辗转找到了数名启德学子、在美留学生,进行了更深入而细致的访谈。

Q1——你们是怎么了解到这次疫情的?

我们总共参与到此次支援的一共有10个人左右,其中大部分同学的家庭成员、亲戚有在医疗系统工作,如协和医院、随州医院等。正因为此原因,我们比很多民众更早地了解到了可能的危机,同时我们也很直接的想到,物资和一线医疗人员的工作量,可能会面临挑战。

作为一个湖北人,我们有的同学是第一次远离家乡那么远那么久,而我们的家乡身陷险境,我们的家人奋斗一线,远在海外的我们自然义不容辞,也前所未有的感受到强烈的家国情怀是一种直觉,即使再远,做我们可以做的,出我们能出的一份力,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Q2——作为学生,你们是怎样进行物资的筹措和运输工作的?

在这次疫情中,就我们知道的,其实很多海外的学生团体都积极的参与,有很多大的学生组织,比如说华科北美校友会、武大纽约校友会、华科德国校友会、华人学生联盟等等。我们只是其中一个自发组织的非常小的一个团队,力量也是微小的,但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大家看到我们的家乡,看到那些奋战在一线的人。

第一步:筹措

我们通过在美留学生群体以及网络进行募捐,筹措到了第一笔资金$9,576.37,用来购买50箱口罩和防护服。而经过消息的扩散,我们整次支援活动共计募集资金$41,821.25。共计购买口罩300箱,防护服200箱,手套、工业防护服等医疗卫生用品。

第二步:运输

我们10个人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工作主要分为

a.负责募捐与扩散消息;

b.负责从亚马逊、沃尔玛及一些大的商超购买物资;

c.来自各方的物资(包括:西雅图、纽约、北卡罗来纳州等美国各地)统一预定寄往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进行集中,再通过国际快递发往国内,对接武汉红十字会;

d.运送到协和医院、随州医院等医院;

Q3——你们在这次支援活动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因为当时没有太多经验,还是遇到了一些麻烦的。

第一,我们在过海关时遇到了困难。但幸运的是,由于我们进行物资运输的时间较早,正好卡在第一批绿色通道开放,在出示资格证后,我们的物资也就顺利入关了,由湖北红十字会转接到武汉红十字会。

第二,在武汉红会进行物资分发时,我们反复进行了沟通和确认,但由于武汉红会方总体量过大,我们的物资大概于1.31日才运送到指定位置。

第三,由于支援心切,当初在购买物资时比较早,对于物资规格还没有清晰的认识,购买了一些KN95型号的口罩,和工业用防护服。

Q4——在这次行动中,你们有哪些思考、最想达到什么目的?

从这次疫情开始到扩散,以及到目前的一个攻坚战阶段,我们一直都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家国情怀,尤其是我们团队中有一半的学生都是第一次离家这么远跨洋求学,也是第一次这么久没能回家。我们能力有限,这次的物资筹措整体来说是尽力而为,但我们深知这对于整个疫情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我们更大的目的是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到这件事情。我们知道武汉医疗资源紧张,医疗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奋斗在一线,我们只希望能尽到自己的一份力,从而推动更多人关注到这件事。在这种时候,信息比黄金更宝贵。

Q5——你们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受到什么影响吗?

我个人感觉是没有受到任何影响的。我们学校通过私发邮件的方式给中国学生提醒注意,并提供了24小时求助电话,比较人性化。当然我有同学在其他学校的,因为是从国内返校,也经过了武汉,也有被学校要求强制隔离的,但整体而言没有收到太大的影响。

Q6——美国提出撤侨,同时禁止中国公民入境,美国民间是否对你们的态度有改变,作为中国留学生你们对此怎么看呢?

这目前已经是一个国际范围的公共卫生事件,民众的恐慌情绪肯定是存在的,也能够理解,在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上人们对咳嗽、打喷嚏等反应会比较敏感。但关于政府行为的话,我只能说这并不代表美国普遍的声音。我们在美国的生活和感受到的氛围上,并没有很大的变化。

上述是我们对这次参与了海外学子募捐及疫情支援活动的,来自德州奥斯汀的一位启德学子的采访稿。

同时,我们还采访到了一位来自华盛顿州的启德学子,我们也是通过她转载的视频开始了解到此次疫情中留学生的贡献。因为美国的第一例输入型新型肺炎就是发生在华盛顿西雅图,事发后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购买口罩等防护用品,在物资紧张的情况下,在华盛顿州的留学生们只能从大小网站进行口罩的订购,而直接运输到协和医院。

而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在采访的最后,她提出现在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回国,回到武汉,她希望作为一名普通志愿者参与到防疫战役中,设身处地地尽自己的一份力。她说:“我只有回去,才能知道到底是什么情况,我身边也有同学的亲人确诊,我知道在武汉有很多人需要帮助,我希望能做点什么帮点忙,我也很担心我的家人,特别希望在她们身边守护她们。”

拳拳赤子心,悠悠中华情。他们的想法很单纯,他们的目的很直接,他们的帮助很切实,他们的能量无极限。

在这次疫情中,每一位中国人都看过了太多,好的坏的。希望人间能有更多的善,也能有更多的爱,庇护我们,不困于情绪,也不困于病毒。也希望每一位海外学子,每一位战“疫”下的我们,都能保护好自己,同时坚守自己的岗位,在这场举国对抗病毒的战役中,勇敢、健康、坚强、积极进取,我们齐心协力共度劫难,迎接春暖花开,迎接久别重逢。

到时候我们再一起吃香的喝辣的!

内容来源:启德海星汇学生组织成员、启德美国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