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的主人公是启德海星汇成员戴丰薇,本科广东暨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就读于英国伦敦国王学院旅游环境与发展专业,现于马蜂窝旅游就业。
当初她决定去哪个国家留学时有过一番考量,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如何规划英国留学与就业?
是什么原因让你选择英国留学?
“旅游管理专业美国的是康奈尔大学,但是它比较偏向于商科管理,并且需要是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瑞士在酒店管理方面是非常闻名,瑞士洛桑的酒店管理专业要求是必须有两到三年的管理层的经验才能够去申请。瑞士其他的酒店管理学校的学历中国政府可能并不会承认,另外,学校全部都是酒店管理专业,我希望能在一个比较综合性的学科去进行深造,而不是仅仅培养某种技能。”
戴丰薇也考虑过香港,但是去过香港很多次,所以吸引力没有那么强,她更想选择一个与中国文化差异更大的地方,“英国文化积淀深厚,在旅游酒店管理方面,也是历史比较悠久,所以我把目标锁定在英国。”
读研期间你遇过哪些有难度的事?
在伦敦国王学院,环境与发展专业是小班授课,一个班只有不到三十个人,其中只有五个中国人。用英语写论文,其实就是用英语表达你的思考逻辑,这对戴丰薇造成了很大压力。 “好在King's有In-session academic english class学期内的语言,相当于学术英语补习班,还有各种各样的课程,帮助你提高学术英语。”第一篇论文得到70分,这给了她很大的鼓舞。
英国大学对课外阅读量有非常高的要求,同学们都会参加很多讲座。“这些都是拓展思路,为毕业论文寻找灵感的途径。虽然我们是九月入学,但是十二月的时候,基本上就要提交论文的初稿。所以从入学的那一天开始,就要开始思考你的毕业论文要做什么,这也是英国研究生一年中最大的作业。”
课外的时间你会如何利用?
伦敦的公益组织和环境相关的组织常和King's合作开课,让学生进行大概四个月的实习,做环境政策的研究。戴丰薇就加入了一个NGO组织,叫做Thinking Flowers。“Thinking Flowers支持花产业以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式,同时保护环境的方式去种植花。”
旅游环境与发展偏向于社会学科,所以很多同学毕业时会做田野调查,戴丰薇主动找到了“贫民窟造梦计划”——一个肯尼亚内罗毕的公益组织,深入到内罗毕的贫民窟去进行实地的田野调查,调研志愿者旅行对当地社区的影响。
“做社会人文学科,对我来说就被吸引的地方,就是去见识到很多不同的人,跟很多不同的人交流,真的是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关于职业规划你是如何思考的?
关于职业规划的思考,戴丰薇从本科到研究生一直都非常坚定,仍旧是从事旅游行业。
旅游行业是个非常大的跨学科的领域,你究竟想在这个行业里面想做哪一部分,想和哪个领域有牵扯有联系,这个都是要考量的。
旅游行业和很多行业交叉,比如旅游+传媒,很多KOL,就是旅游行业的意见,或者说旅游达人,就是属于自媒体行业+旅游的。
旅游+互联网结合,比如携程、途牛、驴妈妈等,还有以社群为主的像马蜂窝和穷游。我在精品民宿实习过,我自己考量的是在旅游和互联网相结合的连接点寻找我的契机。
还有旅游+教育,可以去高校当旅游管理专业的老师,如果想要去比较好的高校教旅游管理专业,可能就需要去进一步深造,拿到一个博士的学位。旅游+教育也可以是一些商业机构,比如专注做游学留学的。
因为热爱所以了解,除了与别的领域相结合,戴丰薇认为从事旅游业也可以往高端定制旅游方面去发展。
像中国国家地理,他们会与探险、科考相结合;像碧山、赞那度,是专注于高端旅行的旅行定制公司;如果你想做些更小众的义工旅行,中国做的义工旅行有Easin义行、君行义工旅行等,这些也可以去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