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看到好莱坞电影里金发碧眼的帅哥美女,那些青春的气息从大荧幕里扑面而来的时候,我们自然会认为,在美国念大学就是这种轻松愉悦,充满故事的体验,似乎到了美国留学,这些刺激的生活也必然属于我们。不过很遗憾地告诉你,如果你对美国生活的向往全部基于这些炫目的影视作品,那么当留学生涯真正开始,你很有可能会大失所望,甚至高呼“上当了”。不过,这些青春类的电影也不尽然是夸张的演绎,我们依然可以从中对现实中的校园生活略见一二。
1. 唱歌跳舞是每天的主旋律?
电影《完美音调》里面的情节非常生动形象,完美地刻画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与博弈,对于融入新环境的紧张或焦虑。不过,被阿卡贝拉表演充斥的校园生活显然不适用于所有美国高校。但是,在美国的大学里面,社团生活的确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享受社团生活内外的友谊,这些朋友才是你最宝贵的财富。
2. 进入哈佛法学院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在游泳池里面录制一段饱含“创意”的视频就可以吸引高校审核官的眼球,并且一举拿下哈佛大学法学院的offer?这样的事情当然只属于电影《律政俏佳人》。美国的高校的确对于学生的创造力予以鼓励和认可,但如果过于离经叛道,那申请结果恐怕就不会那么如愿了。成功拿到offer肯定还是要靠实力说话哦!
3. 如果没考进大学,还可以想办法造假?
因为没有拿到任何一所申请院校的录取通知,主人公只好靠着在网上搞来的假录取通知书来欺骗身边的人。电影《录取通知书》里面的故事桥段,关于欺骗造假的种种自然不是我们所提倡的,但在影片的最后,关于“成功不只上大学一条途径”的演说还是很鼓舞人心的。
4. 在网上评价同学还能开公司赚大钱?
这听上去实在是荒诞离奇,不过在一定程度上,这似乎就是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先生的亲身经历。在电影《社交网络》,主人公商业创意的起点确实就是发起了一个给校园里女生打分的网站,大家一起在线上讨论女生的穿着打扮。也许这件事情本身有所争议,但如果你也有一些可以发展成商业盈利的奇思妙想,不妨给自己一些肯定,谁知道下一个商业巨子会不会出现在身边的同学里面呢?
5. 室友是奇葩,室友超可怕?
还没有进入大学,就已经对未来的室友充满了忌惮。再加上各种电影的添油加醋,我们似乎认定了和室友和睦相处简直难如登天。其实,朝夕相处在同一个屋檐底下,摩擦本就不可避免,但你也没必要让所有人都喜欢你,有时候“相安无事”可能是室友的理想境界。
总的来说,大多数的青春电影都是以现实生活为依据进行的创作和演绎,我们还是可以从中总结出一些进入大学“升级打怪”的经验之谈。不过,也不要被电影里那些过于离奇的情节所蒙蔽,毕竟,你的大学生活你做主!(编者:Am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