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学经验 未来教育

留学干货|解惑未来教育——尊重孩子的自主性(下)

留师傅 留师傅 发表于2023-07-10 01:00:09 浏览5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Ray Girn表示,世界变化是快速的,无论是编程代码还是近几年热门的AI技术和加密货币,流行不代表永远,这对于工业时代教育下的年轻学子而言冲击是巨大的。Ray Girn进一步表示,作为教育者,一方面他们也无法断言将来世界变幻如何,从另一方面来说,他们有责任帮助孩子们建立一个令他们知道如何获取良好教育的理念,指引孩子们应变未来的变化,从而收获更美好的人生。

 

作为教育者需要帮助孩子们建立创业者精神,这个“创业者”不仅仅是指商业层面,更是指在生活中要学习怎么处理和家人朋友的关系。创业者其实是解决问题的,更是深信每个问题都有一个解决答案,这样的自信心和能力是我们每个人需要被开发的,尤其是年轻的孩子。如果教育者能教导孩子如何去应对问题和解决问题,那么在未来就不用时时刻刻承担教育者的角色,因为孩子早就学会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要培养这个能力,教育体系会是怎样的呢?或许我们参考那些成功者的案例,他们欣赏和受到的教育体系是怎样的。

大家都知道,一百多年前最有名的发明家爱迪生,他在学校的成绩并不如意,但他的贡献对于人类历史进程来说是浩瀚宇宙中的星河光尘。有人问起爱迪生什么才是孩子接受的好的教育,爱迪生答道,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尊重孩子已有的学习意愿,去发掘孩子的学习能力,而不是改变和强迫孩子去学习。正如爱迪生自己所选择的就是我们熟知的“蒙氏教育”(Montessori Education),提倡以孩童思想为中心,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成长的步调,就像:我想让爸爸同意我报画画班,而不是说画得再好,都不如学校考试分数好。

 

关于教育体系可以被分为哪几类,Ray Girn的团队给出了一个函数坐标,把横轴标注为制度,竖轴标注为知识。

从函数关系来说,我们应不应该过多的尊重孩子的自主权?如果孩子非常重视学问知识,就需要更高的制度来约束,何从谈起自主呢?从孩子角度来说,孩子会有尝试,会有失败,这的确发扬了自主性但也错失了很多学习良机。从教育制度来说,制度的结构越紧密,知识的获取量就越多,但在一定程度上是无法尊重孩子自主性的。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既能尊重自主性又能有一定的制度。Ray Girn给出的答案就是“蒙氏教育”。

 

验证“蒙氏教育”,将不同年龄的孩子放在一个教室里学习,如果某一个孩子自主性高,学习密度高,那么就能跟上佼佼者的学习步伐。在现实中,我们看到接受“蒙氏教育”的有亚马逊的创始人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以及谷歌的两位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

 

从现实角度出发,我们真正学到的东西和传统教育体系教授的是不一样的,真正的学习方法是我们有一个假设,在实践中不断尝试,不断调整,不断失败,再继续尝试,最后获得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但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中,很难告诉孩子有失败的概念,我们更希望能教会孩子失败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耻辱,不仅要学会接受,更要学会拥抱。

 

最后,Ray Girn还说到了“蒙氏教育”不仅仅是课堂上的体系,课堂之外更需要家长的帮助。因为从家长的角度来说,都希望孩子有一个好的环境能勾起自身的好奇心和自发性,而不是通过强迫一个孩子去思考,去学习。

小启有话说

孩子和成人之间,有根本的区别。成人的行为是为了“完成”,孩子的行为是为了“学习”。

 

对孩子来说,“玩”就是好的教育。玩的过程,就是孩子接受视觉、听觉、触觉的刺激,学习认识这个世界的过程。

 

不要害怕孩子犯错。孩子就是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在犯错中积累经验、收获满满的技能。

 

孩子不仅能听懂大人的话,而且自尊心比成人更敏感,更在意别人的看法。他们拥有成人无法相比的诚实、单纯、善意。与其严厉批评,不如多鼓励,这样会更有效。

 

孩子远比大人有耐心,也请你们多点耐心陪伴孩子成长。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