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美国的TOP30大学向来不好进,而其中本科阶段录取更是竞争激烈、要求严格。
在帮助学生申请时,我一直强调个性化软实力背景对于美本申请的重要性。因为,在招生官眼中,尽管你的特长五花八门,形象不够整合、立体、独特,依旧是fail。
学习好的孩子多不多?做竞赛的孩子多不多?做公益的孩子多不多?
太多。
然而,有多少申请者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有价值的内容串联出逻辑线,并把整个内容做成一个立体的人物形象呢?
不多。
“经历散乱”、“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看到申请我校的原因”,这些都是招生官经常会说到的refuse申请的原因。
因此,一个特点堆砌成山的文书简历,抵不过一份有价值的、有逻辑的文书故事。我们可以结合5W1H法则来构思。
Who——申请者自身是什么样的人,以及要塑造什么样的人设
What——申请者有什么样的经历
Why——这种人设为什么会使dream school的招生官眼前一亮
When & Where——这些经历中哪些是有价值的、有逻辑的,以及未来要在何时何地准备必备的“经历”
HOW——怎么去准备这些“经历”(experience)
接下来我要讲一个申请到UCLA的学生作为案例 。
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2017-18年Wall Street Journal、Times Higher Education以及US News多个排名中均高居美国公立大学第一名,在2018QS毕业生就业力排名中位列世界第二,在2018福布斯更有价值大学排名中位列全美第一 ,是美国申请人数最多的大学。
学生能够申请到竞争如此激烈的一所大学,提早规划、文书丰富而逻辑清晰是关键

Who
初次见面时,Z同学在读高一,是个内向害羞、甚至有点木讷的男孩子。由于太过专注于学习,他的活动项目经历几乎为0。虽然做过某公益活动的志愿者,但是用时时间短、参与贡献和个人价值也并不突出,因此用在文书的说服力上很弱。
但交谈中我们发现,不爱言语的他却是个实打实的文学和摄影爱好者,对化学也是爱的深沉,读书广泛。所以Z同学其实是一个:文艺小清新+理科怪才的形象。
What
心仪的专业是Chemistry、从小对化学抱有浓厚兴趣的Z读过很多关于化学的专业书籍、人物传记。但是,读书只能算他的一个“爱好”,并不能算做“经历”。而“文理双修”的丰富经历,才是学校所需要的diversity——性格和内在的多样性。
Why
Diversity是美国大学非常关注的一点。为什么?
在名校化学系的申请学生中,人才必然不缺。从申请材料中筛选出高分者,大概十份中九份都符合条件。但如果要挑出能让招生官一眼记住、有特点的申请者,可能九份中会去掉七份。
申请化学专业是不是essay就时时刻刻围绕着化学?其实未必。Z需要做的,就是成为剩下的那两份中的一员。
When &where
Z具备这种多样性。除了倒腾化学,Z其实也是一个很有文艺情怀的学生:
摄影社里带领大家拍摄过一个系列的学校走廊照片,只为让大家发现这些平凡之物背后的美;
Z还写过剧本,通过一棵选择做一扇门的树的自述,表达了人生中选择和坚持的重要性;
同时,Z热爱文学,阅读广泛,对比过不同作家描述“孤独”这一主题的文学作品,并写了评论……
这些兴趣爱好看起来和专业无关,却恰恰是他与众不同的地方。
除此之外,我们对Z的三年高中生活做了定制规划,来丰满他的“形象”,以获得令人满意的dream school offer。
How
活动线阶段一:Chemistry club (目的是探究现象背后的本质)
在我们的建议之下,Z在高一阶段重点组建了一个化学社团。这个社团的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设计化学实验,比如通过实验还原假鸡蛋的制作过程,寻找简便的化学方法检验市场上的鸡蛋是否是假鸡蛋
2)结合摄影社的活动,拍摄video,纠正常见的化学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开展讲座
3)一些特别的化学反应生成物,比如黄金雨、自制的健康冰淇淋进行义卖,并将所得收入捐给环保组织
高一阶段的活动主要是本校范围内的,但比较有创意和想法,锻炼了他的领导力,同时也为下一阶段的活动做了铺垫
活动线阶段二:成立绿色化学基金会
这个阶段的活动范围更广。Z联合了周边几所学校,向同学宣传绿色化学的概念,希望通过对化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改善环境。
主要活动包括:
1)绿色基金的获得。这个基金会运行的前提是有资金,为了筹得基金,Z做了不少努力,比较成功的包括说服校长,在高中校友会上拿到10分钟的时间向成功的企业家校友们介绍绿色基金,获得可观的赞助。
2)举办全国范围内的绿色化学项目竞赛,旨在鼓励有想法的学生利用化学知识改善环境,并为获奖项目提供资金帮助。
这一阶段的活动不仅体现了Z对于化学的热爱,还体现了他的社会责任感,领导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而基金会在Z高三时已经有100多人,联合了全国多所高中,很有影响力。
以上两个阶段的活动围绕化学来进行,不仅有持续度和关注度,也很有影响力。
人文线阶段:古建筑保护调研
Z喜欢摄影、读书众多,我们希望在此基础上延伸,丰富Z文艺情怀的一面,增加Z形象的多样性。
因为Z同学尤其喜欢拍摄上海的建筑,在我们的建议下,Z参加了启德自己开发的古建筑保护和调研项目。
项目的辩证思维课程中Z表现的非常亮眼,同时在后期调研中,Z调研了上海法租界的老建筑,最终完成了一篇从艺术审美、历史和文化保护角度撰写的paper,并顺利发表。
这一阶段的活动不仅凸显了Z的文艺情怀,还凸显了其辩证思考的能力,最终发表paper,更是对其学术能力的证明。
最后的申请材料递交,我们帮助Z同学结合他的经历,通过一系列essay塑造了一个文艺小清新和理科怪才结合体的形象,让他的个性更加突出,让AO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在申请策略上,我们采用 ED冲刺,EA冲刺+保底的策略,很大限度的提高录取几率。
Z最终在申请形势很严峻、很多高分学生爆冷、而自己硬件不是非常突出的情况下拿到了多枚高质量offer,其中提早近3年就开始的严谨规划和丰满的文书形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一步步执行活动的过程中,Z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更加自信更懂得如何表达自己。这为他以后在美国的生活在做了很好的准备。
在此特别提醒同学和家长们:
对于像Z这种活动不足的学生,在背景提升阶段一定要循序渐进,切忌一开始就做大型活动,这样不仅与他的能力不符,也会让AO感觉很突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