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启德教育 启德留学 英国留学 牛津大学 钱钟书 杨绛

钱钟书和杨绛的牛津:“吃饭比上课重要”

留师傅 留师傅 发表于2024-07-23 15:08:07 浏览4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你可知道牛津大学以前还有这么一项规定:学生每周必须在所属学院的食堂吃四至五次晚饭。

为什么要提出这么一项奇怪的规定呢?在学校吃饭,就证明这个学生住在学校。这一规定是为了避免旁听学生扰乱正常教学进程。

“吃饭比上课重要”同样也成了赴牛津大学读书的钱钟书杨绛夫妻俩的最深感受。与美国的擦肩而过,让杨绛在清华的古月堂邂逅了钱钟书,并在1935年跟随钱钟书一同前往英国牛津留学。

当时钱钟书到牛津进入艾克赛特学院攻读文学学士学位。杨绛原本打算研修文学,但是由于接洽出了问题,她决定不进入学院,选择在牛津大学旁听文学课程,自修西方文学。

他俩在校外租住了一间房子,钱钟书虽然考取英国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但在牛津却是自费生,杨绛又不好和家里要钱,只得做旁听生,在图书馆自习。他们在不上课的时候,两人一起上图书馆。杨绛作为旁听生没有作业,不写论文,没有考试,有更多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

牛津大学图书馆的图书从不外借。临窗有一行单人书桌,杨绛就占据一张桌子,自己就从书架上取书来读。没读完的书就放在桌上,下次来接着读。在图书馆读书的学生不多,环境非常清静。她给自己还制了课程表,从乔叟开始读英国文学,按照文学史的顺序把经典作家的作品读了一遍。主要作品从头到尾细读。除了代表作外,她也读相关的评论。就这样,他们在图书馆里度过了自己最美好的年华。

牛津大学总图书馆名为“Bodleian Library”,钱钟书音译为“饱蠹楼”,当时的藏书有五百万册,手稿约六万卷。两人在这里埋头用功,他俩都觉得自己像书虫那样“饱蠹”。

“吃饭比上课重要”更成了他俩留学异国的玩笑和坚持。小编也希望留学异国的学子们也能把吃饭看得比读书重要,别在异乡苦了身体,伤了胃。读书也像吃饭一样,一日三餐,不知疲倦,像书虫一样不辜负万千书本。(编者:尔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