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洲 名师访谈

养天地之正气,法古今之完人 | 启而有德师⑧之宋渊

留师傅 留师傅 发表于2024-07-12 13:03:10 浏览5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好一片中华大地,

不振兴工艺,真可惜,真可惜!

同有耳目,同有手足,同有心思才力,不作工负了好教育。

勤劳、诚毅,提携我中华国民,

同舟共济,同舟共济,振兴工艺;

好一片中国大地,

不健康身体,真可惜,真可惜!

同有心腹,同有肌肉,同有起居饮食,不学医负了好教育。

慈受、仁义,扶持我中华国民,

同舟共济,同舟共济,健康身体!

 

直到今天,小编才发现,推出了那么多期学生与启德老师的留学经历访谈,尚未遇到同济的学子,所以今天小编特意邀请到了上海启德欧洲部德国组文安主管宋渊老师给大家带来她的访谈,宋老师毕业于同济大学,而后选择奔赴德国留学,是一位老海归。

 

1,可否简单介绍你在中国的背景,学校,成绩,活动,以及实习经历?

 

国内高中毕业上海市第二中学(对滴,wuli胡歌的母校),本科考入同济大学,在校期间就是个学混,一路凭小聪明考学上来。一直觉得读书是件轻松愉快的事情,尤其在同济4年读的广告学,一个考试想不及格比及格还难的专业。大四的时候,搬去了学校当时最豪华的学生宿舍,认识了新室友,从此人生轨迹被改写了。因为室友在办理德国留学,看了一遍之后,觉得自己申请挺简单的,德语也挺酷,留学也很帅----我也要去留学。回去跟母上大人一说,母上准奏。就开始了“欢(man)天(chang)(deng)(dai)”的DIY历程。生生拒绝了从大三兼职的HK市场调研公司的offer,一个月薪3K,头衔为项目督导的职务(在2000年初,这也是高薪了。可见自己有多渴望走出去啊!)

大学期间的活动和实习经历,就记得去过日本第一的广告公司实习,大三开始就积极的到处兼职,做的最好的就是HK的一家市场调研公司。

 

 

2,你选择的是哪个留学国家和哪所学校?

 

身为同济人,顺理成章的去了德国,稀里糊涂的就读了斯图加特大学的t.o. BWL,中文叫技术导向的企业经济学(这个是偶回来认证学历,上外翻译说的,很奇怪的中文翻译)。稀里糊涂是因为一开始压根没申请过斯图加特,申请了一堆慕尼黑大学、哥廷根大学、达姆斯达特工业大学,还有伊尔梅瑙工业大学。。。。。。前两所因为申请人多竞争激烈,把偶拒了。后两所把偶录取了。正在准备递签时候,已去德国的同学打电话给我:“宋渊,斯图加特可好了,打工天堂,你就随便申请一下吧。来了,我们还可以做伴儿。”于是当晚看了学校官网,好像就一个t.o.BWL还行,是企管专业,那个t.o.是啥,随便啦。当夜填了申请表(偶们当年申请表是所有学校统一一个表,统一一套材料,超简单),整理了材料,第二天就寄走了。之后,拿着达姆的录取去递签的。在等签证过程中,斯图的录取来了。于是我跟斯图的缘分就此开始了。。。。。。。(此次省去无数字,十年留德,能写的故事太多了,感觉都写了,分分钟是可以出书的节奏)

 

 

3,现在毕业了,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在斯图苦读了6年后,我拿到了我的Diplom(心疼我的青春啊。。。。。。)

记得当年初去,一位师兄跟我说:你能把德国的Diplom读出来,你的人生就不会再有难事了。。。。。。。大哥,我来读书的,3年就能把硕士课程读完,没你说的那么夸张吧。

现在,我想说,师兄说的对。我预计3年的留学,我读了左3年,右3年。。。。。。期间经历了各种酸甜苦辣,挂科重考,哈哈。。。。。。德国大学的考试,真的是让每个人自己重新认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如果当年高中我有这样的学习态度,我应该能上北大清华。

最大的收获,就是成就了现在的自己,凡事淡定,欣赏过程中的所有风景。Gute Zeit, Schlechte Zeit, alle meine Zeit.

还有一份超大的收获就是,一个人去,三个人回。在斯图加特找了自己的爱人,在哈勒生下了女儿。(及时的脱单啦,偶妈妈终于不用愁,一把年纪毕业回来嫁谁啊???)

 

4,将来有什么样的规划?

 

目前来说,自己的人生还算很顺。事业上,做着一份自己喜欢也能做好的工作。个人生活上,有着幸福的小家庭,父母大人身体都还安康。业余生活也是生命不止,撸铁不止,哈哈。

实话说,到了我现在的年纪,应该说不会很刻意的给自己做规划了。而是更多的活在当下,用一种更积极努力,更年轻的心态生活着。

 

5,留学这条路上,最遗憾的事情是什么?

 

最遗憾的是错过了10年陪伴自己的父母,12年回国后又开始投身职场,把女儿扔给他们带领。所以一直特别感谢父母对自己的付出和牺牲。没有他们的后勤保障,我无法像现在这样做着现在的工作。

 

6,请分享一件自己经历的culture shock的事情。

 

这个,太多了。。。。。。说两个印象最深刻的吧

德国女生应该是世界上最独立的女性了。在火车站看到男票接刚下火车的女票,抱着那顿难舍难分的啃啊。然后男票拉起女票的手,女票也极其自然的把自己的硕大的登山包一背,跟着男票做地铁去了。。。。。。。什么鬼,这在国内,男票会死很惨啊,不帮着拿行李。

德国的妈妈也是极其奇葩的。自己娃在下坡时候摔了,手里的面包也飞了。妈妈一个箭步冲上去,弯腰。。。。。。捡面包,捡起来后,再吹一吹,拍拍灰。然后再转身去把娃扶起来。娃已经哭得眼泪鼻涕一把,妈妈笑嘻嘻的问娃,面包还吃伐?娃点点头,妈妈把刚捡起来的面包塞回娃手里。。。。。。。。绝对是亲妈,鉴定完毕。

 

估计这些场景,在德国的学生们都看到过,第一次是shock,后面就是alles in Ordnung了。事实是,我在德国当妈妈之后,也是这么对待我女儿滴,es ist ganz normal.

 

7,能不能分享一下自己是如何做到快速融入到当地人中的?

 

快速融入到当地人,这个对去读本科和硕士的学生来说,基本有点难。试想,两个不同中国家庭出来的人,从恋爱到结婚,到磨合到最后的和谐都得花上数年,数十年,甚至十数年。更何况一个外国人要“快速”融入到本国人本地人中去。所以,如果真的先跟德国人混一起的,最快捷径是找个德国男票或女票,暂时也想不到更快的融入方式了。

当然,读书时候的Seminar也能帮助你更多的和德国同学交流,但是基本属于学术上的交流。

个人觉得,接触最多的,还是大学宿舍时代,一个WG里,哪里的人都有,既可以和当地人交流,也可以和其他外国人交流,当然遇到阿三室友就另当别论了。

 

8,请分享下国外学习环境和国内的有什么不同和相同。

 

国内的学习,是告诉你课表,告诉你计划,你只要负责把学习执行到位就好。

国外的学习,从课表开始就是自己每个人规划自己的。Du schaffst das allein. 然后每次跟导师商讨论文细节,我准备了这样几个案例,您看?。。。。。。Das ist deine Arbeit.言下之意,你的论文你做主,你自己挑,我不管。。。。。。

所以最大的不同就是,要学会如何学习。中国学生的学习执行力都很好,应试能力也很强。但是遗憾的是我们的教育比较少教我们如何规划自己的学校,如果做计划(这种计划不是一个学期的,而是整个本科或者硕士的)。这点,我当年也是花了23学期才能是完全适应,并游刃有余的应对。

 

9,国外学生是否像很多媒体说的那样学习能力不如中国人?

 

不是啊,德国学霸很多的,他们真的可以为了一个考试要考到满分,一学期就修这一门,把教授推荐的参考书都看一遍,博采众长。Vorlesung上跟教授积极互动。最后考个1.1。这个成绩绝对是对他们这一学期所有付出的最好回报。

就我自己认识的德国学霸Andy,斯图加特航天航空技术专业的大帅哥,考试回回都是1.3以内,唯一一次工程制图考了1.7。把大大的制图考试图纸贴WG厨房的墙上,鞭策自己。每天6点起床,11点睡觉。下午4点去做运动(身材超好)。生活超规律。喜欢在我们中国人聚餐时来蹭饭。蹭饭必用筷子,说要跟我们一样。不喜欢洗碗。女票来之前会拉着我们打扫WG卫生,把自己房间收拾的窗明几净。

 

10,有什么学习经验可以分享?

 

德国的学习,一定是脚踏实地的。不要想着临时抱佛脚,不要想着考试猜题押宝,最后吃亏的是自己。对于理工科生的建议,Uebung练习课一定要认真的去上课。因为德国教授的习惯是在Vorlesung上讲各种定理的推导过程,在练习课上才将例题。实验课的课前认真预习实验资料,不然被实验导师问住了,不让参加实验哦!!!对文科生和商科生的建议,积极参加课题讨论,积极发言,不要怕说错,把口条练灵活了,语速够快的,你的德语听上去就是牛逼的,哈哈!!!

 

11,有什么话想对后面的学弟学妹们说的?

 

这话也是我一直对我的学生们说的:留学更多的是生活经历,除了学习,我们要在德国吃喝拉撒,爱恨情仇的生活好几年。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欣赏沿途的风景,这样到了终点你才会有更多故事告诉别人,你的这段旅程有多美好、有多难忘。

 

12,如果让你再选择一次,你还会选择这个国家和这个学校吗?

 

依旧会选择德国,可能会选择去一个德国北部的大学。在南部待了辣么久,换个地方呗。

对我来说,我把青春留在了德意志。德国是我的第二故乡,斯图加特是我的第二故乡城市。